从历史来看,世界工厂这个定义虽然是近代才出现的股票怎么这么加杠杆呢,但从绝对值来看,早在第一次工业之前,就已经发生在英国了。
18世纪中叶,当时的英国以牛顿力学为背景,以蒸汽机发明和应用为标志,在英国就引发了第一次工业,当时的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“世界工厂”。
而美国,则是通过第二次工业,两次世界大战和第三次工业逐步赶上并超过英国,取代英国成为新的“世界工厂”。
从1885年到1948年,英国占世界制造业出口的份额从43%降至23%,美国的份额则从6%增至31%。
在二战结束后,美国制造了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工业产品,持有世界上三分之二的黄金储备,并建立了美元黄金的金本位布雷顿森林体系,让美元成为了世界储备货币。
二战后,由于其他国家的制造业相继崛起和英国主动的去工业化,这进一步导致英国制造业占全球比例降至1971年的8.6%、2001年的4.6%、2022年的1.7%。
展开剩余86%当然,美国在这个过程中制造业也在快速下滑。
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后,美国的制造业快速衰落,制造业出口占全球比例降至1970年的16%。到了1971年,美国宣布美元与黄金脱钩,美元从本位货币变成了信用货币。
但由于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,一旦美元变成信用货币,全球就必然需要增加美元供给来提供流动性,因此美国也从世界第一顺差国变成世界第一贸易逆差国。
从这个意义上讲,美国为全球提供流动性、贸易顺差和市场,而哪个国家占领了美国的市场,其制造业最终就会崛起。
当年的亚洲四小龙是这样,而我们最初的路线,也是这样。
商品可以自由贸易,但服务业却不能,而美国的弊端在于,如果过度依赖进口,贸易逆差过大,就会导致美国制造业衰落,美元贬值,贫富差距拉大。
因此,在近代史的几十年时间里,美国一直不间断挥舞着关税大棒,从日本到我国,其目的都是为了避免贸易逆差过大,制造业流失太快。
而我国今天作为世界工厂,最独特的地方在于,可能是全球工业化以来,最成功的世界工厂,没有之一。
尤其是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,我国商品长驱直入美国市场。数据显示,我国商品占美国市场份额从1985年的1%上升到了2000年的8%,2017年的22%。
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国,也为我国提供了不少贸易机会,由此也带动了大量的就业机会,这也导致我国制造业出口占世界比例从1984年的1%提高到2022年的20%,制造业增加值占世界比例也从1991年的2.7%提高到2022年的31%。
到今天,我国更是生产了世界上三分之一的制成品。
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卖家和买家之间的合作故事,如果没有后来的特朗普的话。
美国为什么会出现特朗普?
单从数据来看,这是因为美中贸易比美日贸易差额更大,对美国制造业的冲击自然也更大。
1972年至2001年,美国的制造业从业人员一直稳定在1770万左右,制造业增加值、制造业出口占全球比例分别稳定在24%、13%左右。
而我国在2001年加入WTO后,美国的制造业从业人员锐减至2021年的1240万人,制造业增加值、制造业出口占全球比例下降到15.5%、6.6%。
换句话说,以日美贸易对比,中美贸易对美国造成的“负面效应”其实要大得多。
当然,这个过程中美国消费者也享受到了更物美价廉的商品,但对美国来说,它更多盯着的不是好处,而是得到的坏处。
由此,特朗普在第一任期几乎就是瞄着我国开打的。
尽管今天在贸易出口占比上,我国对美出口占比已经很少了,份额已经降至15%左右,但就贸易顺差来说,美国仍然是大头。
去年3月份,黄奇帆在一场演讲中说,2006年进出口占我国GDP的64%,但是今天只占38%了,已经可以像美国那样靠内循环来驱动经济了。
这个数字看上去好像是这样,但如果仔细辨别就很容易发现,这其中还有不少的问题。
内循环最重要的是靠什么?是靠收入和消费产生良性循环,但目前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只占GDP的44%,而美国占73%;另外我国居民消费只占GDP的38%,而美国占68%。
要想靠国内消费拉动生产和就业,就眼下来说,还存着些许的困难。
那应该靠什么呢?答案还是贸易顺差。
这也是成为世界工厂为数不多的“弊端”之一。以2008年为例,当年大洋彼岸的美国金融海啸,就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风暴,对当时已经成为世界工厂的我们来说,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。
今天的经济,其实是深度融入全球化之中的,任何全球消费端的变化,都会体现在我国的出口上。
尽管我国对美出口份额已经下滑至15%,但我国的顺差来源最大仍然是美国。
2001年到2018年间,我国的总顺差中有四分之三来自美国,其他的顺差则是欧盟和英国。即便在2023年,我国的顺差依然有75%来自美国、欧盟和英国。
2005年以来,我国制造业顺差占GDP比例稳定在10%左右,我国靠着制造业顺差也成为全球一百多个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。
但历史经验已经表明,随着一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,制造业和新的投资机会也会随之迁移,这一点在英国、美国、亚洲四小龙身上都已经应验了。
尽管眼下我们的劳动力成本和供应链仍然占据绝对的优势,但经济在时间的长河中总是向上的,尽管过程会有曲折。这意味着,随着我国人力成本的上涨,劳动薪资的走高,未来我们势必要走的一条路是:转型高端制造业,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占比。
除此之外,我们的人口也不足以支撑继续维持世界工厂的地位了。
一方面是新生人口在减少,另一方面由于高等教育的普及,愿意从事制造业的高校毕业生也非常少。
当然,自动化看起来是一个趋势,但如果制造业真的成为自动化时代,那么市场就会成为决定性因素,而我国的短板恰恰就是消费疲软。
另外,深究自动化我们还会发现,届时人力成本最高的欧美,反而才是那个最有意愿普及自动化生产线的经济体。
而在大量的发展中国家,自动化比人工贵并不是笑话,而是现实。
今天国内最适合普及自动化的,仍然是汽车、芯片、消费电子这类相对溢价更高的制造业。而诸如服装、玩具等低溢价行业,人工仍然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。
世界工厂,在任何时代都容易成为众矢之的,尤其是对消费国而言;当贸易逆差成了美国首要消除的对象,其实对我们来说,也恰恰是大力推动制造业高端化转型的一个契机。
只有足够的利润才能够换来更高的薪水,而只有更高的薪水,才意味着我们朝着发达国家的道路上,又向前迈了一步。
end.股票怎么这么加杠杆呢
发布于:四川省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配资网站首选_配资网站排名_配资交易网站观点